蔡總統挾著五十六%的得票率上台,不到四個月,依據聯合報民調,民眾對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滿意度只有卅一%,不滿意度高達四十八%。這樣巨大的落差,至少有兩種解讀:
一、投票支持蔡英文的選民,不一定支持她的兩岸政策。
二、原先支持蔡英文選舉時兩岸政策的選民,經過四個月,發現其政策效應,與原先期待有相當大落差。
不管是哪種原因,蔡英文都應體認到不能因高票當選,就可以一往直前追求自己想望的兩岸關係理想與兩岸政策,人民還是有其對兩岸關係的核心期待的。
台灣除極少部分不顧一切都要追求獨立或統一者外,大多數人民對兩岸關係的核心期望是:主權、和平與繁榮。也就是在兩岸關係的發展中不能喪失中華民國的主權,推動兩岸政策不能有引發戰爭的危險,以及必須建立能夠增進人民福祉與整體國力的兩岸關係。
觀光業者上街頭,就是對生計的憂慮。幾大工商團體對兩岸政策不斷對蔡總統「犯顏直諫」,就是對產業競爭力與生存的憂慮。兩岸經貿依存度如此之高,若沒有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架構,可以正常有利的維持兩岸經貿關係嗎?一句「新南向」能改變這樣的情勢嗎?
絕大多數老百姓不希望台海發生戰爭。國防部認為,中共對台動武的關鍵,是對岸認定和平統一已無希望。換句話說,就是台灣獨立兩岸就會發生戰爭。那麼,逐漸將台灣帶向獨立的兩岸政策,是否將台灣帶向戰爭?雖然聯合報民調顯示兩岸開戰可能性不高,這可能是因為蔡政府不走法理台獨路線,但是在文化、教育上將民眾帶向兩岸分離的思維,是否也是將台灣帶向戰爭的邊緣?
維護中華民國主權,是國人最大的共識,但如何定義國家主權,也是最有爭議的部分。馬總統被民進黨人士認為是傾中賣台,卻又說不出哪裡出賣了中華民國主權。從二○○八年到今年上半年,大陸旅客訪台者超過二千萬人,除海協會協商代表外,全部拿著印有國旗及「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入出境證」字樣的入境證來台灣,其中少說也有一二十萬是大陸各級官員。這不是彰顯著中華民國的主權嗎?
在國際空間上,礙於國際現實,我國所受的委屈,從李登輝、陳水扁到馬英九,相去不遠。陳水扁時期的謎航外交,國際空間限縮反而更甚。馬英九時期,在亞太經合會及世衛大會且有進展。蔡英文要突破當然不容易,但如果不回到「九二共識」,人民伸張主權的期待,有可能又將變為失望。國際民航組織大會及亞太經合會,即將驗證這個成果。
台獨與統一是兩岸關係的終局解決,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容易實現。希望蔡政府能把人民對主權、和平、繁榮等核心期望,放在兩岸政策的優先位置,台灣才會有更美好的前景。